有人笑说“劝人学医,天打雷劈”,“谁和你有仇,就劝他学医吧”。从医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何况是面对吸毒患者的戒毒医生。吸毒者在毒品的作用下,意志病态增强,为了吸毒可以不择手段,威胁医生、自残自伤、搞破坏、起暴力冲突……戒毒科的医生不仅需要储备丰富的专业知识,还要有足够的临床经验以及过硬的心理素质。很多公立医院因为病人难于管理,成本高,风险大,因此取消了戒毒科。
今天,让我们一起走进湖南省最大的戒毒医院——湖南康达自愿戒毒中心,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作为一名戒毒医生,最真实的一面是怎样的。
刘夫良:“我们在戒毒上付出了很多心血才走到今天。”
刘夫良是湖南康达成瘾科主任,也是成瘾科开科元老之一。大半辈子的心血都花在医院,如今头发耄耋。科室从无到有,管理从粗放到精细,治疗从单一到综合,刘夫良功不可没。
十年前,康达作为最早的戒毒医院之一,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,在全国也没有一套成熟的治疗方式方法可以借鉴,治疗管理模式都处在摸索阶段,那个时候病人很多都安静不下来,不安心住院,各种突发状况让人身心俱疲,那时候医生留不住,更别说培养戒毒医生了。他作为病区主任,晚上睡不安稳,一听到凌晨医院的电话,就知道是病房又有病人出事了,有吊毒的、逃跑的、自残的……高强度的工作,让人变得很憔悴,那一年就瘦了十多斤。最危险的是,在高强度、高压的工作下,有一次心脏引发严重不适,被同事紧急送到医院进行抢救,所幸有惊无险,身边的人都劝他别干了,都说这不是人做的事。但是看到自己治疗的患者很多出院四五年没有接触毒品,他觉得这个事情很有意义,所有的困难就抛诸脑后了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,随着管理的规范、设施设备的齐备、经验技术的沉淀、住院治疗的完善、治疗模式的成熟,现在不但病房安静了,治愈率也随之上去了,尤其是今年湖南省禁毒办权威测评结果发布,显示湖南康达合成毒品出院患者操守率达到80.6%,走在全国前列。作为主要的参与者与见证者之一,这是让刘夫良最有成就感的事情。
为了让治疗更上一个台阶,刘夫良提出下一阶段要临床治疗与心理社会治疗两条腿走路,涉及的面要更广也要更深,关注患者的动态与个人心理,让患者出院后能在更长时间内保持操守。
全立新 :“从心出发,用看不见的手治愈患者。”
吸毒者很多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,药物治疗只能解决具体症状,真正的治愈还要解决心理的问题,全立新作为心理科主任医生,从医20余年,心理治疗6000余成瘾人员。前不久刚出院的一位患者,入院前患者夫妇每每吵得不可开交,丈夫吸毒后经常对老婆心存怀疑,在感情困扰下丈夫愈发的想去吸毒。因为吸毒,家庭面临瓦解破碎,妻子起诉离婚,要带走两个女儿。接诊之后,全立新从心理角度上开始给家属做工作,改善夫妻两人僵持的关系,通过一系列的心理康复开导,不光是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,更让患者妻子决定重新支持丈夫戒毒。不仅挽救了患者,也及时挽救了一个即将崩溃的家庭。
有时候也会遇到蛮不讲理的患者,甚至对着医生发脾气,不配合治疗,作为心理医生,有些负面情绪全立新坦言自己要消化与化解,必须自己多做一些自身的拓展体验,要将自己与患者放到一个“频道”上去理解对方的心理,真心的接纳对方。全立新十分热爱这个专业,认为这是实现自身价值也帮助到别人的事情。
黄麦芳:“年收治160多个病人,练就一双‘火眼金睛’。”
黄麦芳是专家门诊医生,凡是和她“打交道”过的患者都对她很亲切,不仅是医生,更像是一位亲切的大姐。因为经验丰富,患者与家属来院,她总会听他们的倾诉,给与耐心的回答与深入浅出的解释,消除求医者的恐惧与顾虑。给患者安排合适的医生,住院后,她再忙也每天会坚持去病房跟主管医生或者直接跟病人进行交流,跟进他们的状况,一来二去,病人都把黄麦芳当作自己的大姐或者亲人。
因为接诊的患者非常多,造就了黄麦芳一双火眼金睛,患者出于一些考虑,有时候会隐瞒病情,但是这些都瞒不过黄麦芳的眼睛,黄麦芳凭经验,就能基本判断出患者是吸食什么毒品、吸了多久、有没有躯体疾病,这没有什么诀窍,有的就是常年从事戒毒得出的观察经验。
黄麦芳认为为前来咨询的病人解决问题就是最有价值的事情,给予他们回答,解决患者的顾虑,站在他们的角度上,给予患者和家属心理支持,他们缺少这么一个人关心他们,与他们共同解决问题,听他们的倾诉。
曹利洪:“治疗与学习齐头并进,不要怕辛苦。”
曹利洪虽然是青年医生但算的上是康达最早的老医生了,治疗经验丰富,综合素质全面,获得院长、科室主任高度肯定,但是依然不骄不躁,在医学的道路上勤勉耕耘。他最忙的时候一个晚班要收治12个病人,忙到第二天晚上才回家,忙到没有时间给家里打个电话,工作特别忙的时候,因为过于专注,自己还会忘记吃饭或者其他生活上的事情,经常被家人和朋友担心和责备。
但对于从医的忙碌他并不觉艰辛,他认为治病救人是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,尤其是看到自己收治的患者出院后摆脱毒品,正常回归社会,他说医生就更应该正确认识这份工作的性质,不要畏惧辛苦。
在忙碌的工作背后,他善于在专业知识学习中去寻找快乐,保持积极乐观,直到如今,他依旧保持着每天花1-2小时时间阅读医学书籍的习惯,再忙也要充电。
李斌:“足足被威胁36天,医生的精神压力挺大的。”
被患者足足威胁了36天——李斌的患者中有位吸食海洛因的患者,是在家人的压力之下住院进行治疗的,本身对戒毒十分抗拒,在院期间多次不配合进行治疗,甚至以不吃饭、不吃药、威胁报复等方式来恐吓他。
“我坐过牢,蹲过狱,什么都不怕,我在这里一天,就不会让你们安宁,我出去以后就要打你,还要报复你屋里!”
李斌知道这是海洛因患者在毒瘾发作意志薄弱期的反应,一旦放弃患者,患者就被毒瘾控制了,他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放弃,也不是害怕,而是怎样治疗他。晓之以情动之以理,让家属给患者多次写信劝导,并将孩子的照片拍到自己的手机上带给患者看,患者的心理防线最终奔溃,看到这些痛哭不已,体瘾目前也已经逐渐平稳,能够承认吸毒错误,也不再威胁李斌。
海洛因成瘾治疗众所周知比较困难,李斌经手治疗了不少海洛因患者,有好些都是没有再复吸的,有的戒了好几年,仍然能够主动和他联系,也能从家属口中了解到患者的现状。
“海洛因患者有些意志很薄弱,可能一发瘾就难以承受,这个时间段必须在院进行治疗,这个时候作为他们的主治医生更应当时刻关怀他们。”李斌说道。
彭维朝:“会和病人交流,才能了解患者最真实的状况。”
有些患者入院治疗有很重的防备心,不愿意和医生说实话,这是令主治医生头疼的事情,怎么让患者更放松,怎样才能了解患者的真实症状,他有他自己特别的方法。
问细节、侧面突破,彭维朝在平常的聊天中,让患者自己讲出最真实的状况。他说作为医生,应该走进患者,让患者明白我们是来帮助他们的,在一个放松的心态里主动配合治疗。
查房-开药-会见家属-与家属电话沟通,每天的事情繁多,压力总是有的,但一想病人家属也很焦急,就觉得不算什么。
只有找对了方法,才能卸下患者的防备,更好地开展治疗。
医生是一份崇高的职业,从古至今,治病救人、救死扶伤都是医生们恪尽职守的理念,虽然这份工作时常会遇到困难、挫折,也异常艰辛!今天,是第二个医师节,让我们向他们的永不言弃致敬!
原标题:8·19 中国医师节 l 不畏千百事 因为他们是戒毒医生
作者:康达君|羿思月
编辑:羿思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