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爱的用户,您现在访问的是百度滤镜转码页面,可能导致图片展示和网站样式不完整,阅读完整内容请点击
氯胺酮(K粉)及作用特点
氯胺酮由美国药剂师Calvin Stevens于1962年合成,1965年,氯胺酮被发现是一种有效的麻醉药。氯胺酮注射液是一种医用非巴比妥类静脉全麻药,具有安眠、镇痛作用,临床上用作手术麻醉剂或者麻醉诱导剂。医用氯胺酮是“K粉”的原料,其氯胺酮注射液如果被不法分子获取,只需简单加工便可得到固体氯胺酮,由此变成毒品,因为其物理形状呈白色粉末,且英文名前面有一个大写的K,故俗称“K”粉,又称“开他敏",“凯他敏”,我国香港地区称为“K仔”或“笳”。“K"粉无臭,易溶于水,溶于热乙醇,不溶于乙醚或苯,比较容易吸收。
氯胺酮滥用已有近30年的历史。1971年Siegel首先报告了美国旧金山和洛杉矶市的氯胺酮滥用病例;近年来,随着兴奋剂(包括可卡因、甲基苯丙胺、MDMA等)、γ-羟基丁丙酯和氯胺酮等与特殊的“社交”和“性环境”相关的“舞会药”在欧美国家的流行娱乐性使用"氯胺酮的问題日益严重。在我国,氯胺酮滥用主要是在一些通宵跳舞的娱乐场所,如狂欢舞会中,那里面吃的“HI”、“嗨药"一般就是这个东西。光顾这些场所的主要是一些青少年群体,部分白领也是此类毒品的追逐对象。